内分泌科施秉银教授、王悦博士团队证实雷帕霉素改善Graves眼病

日期:2023年03月28日

Graves眼病(Graves’ophthalmopathy, GO)是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眼眶炎症性疾病,探索GO发病机制,寻找特异性治疗靶点一直是领域前沿的热点及难点。针对此问题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施秉银教授、王悦博士团队近十年来不断开展针对于GO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的基础到临床研究(from bench to bedside)。该团队前期已经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发现GO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一群以炎症、趋化为特征的CD4+毒性T细胞(CTL),是GO的治疗的可能新靶点。针对这一靶点,该团队选择了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作为潜在的治疗方案。研究团队通过动物模型、体外实验及临床干预等三个层面证实,雷帕霉素能够通过靶向CD4+CTL细胞,不仅将GO小鼠的发病率从87.5%降低至37.5%,还有效改善了激素耐受的GO患者的复视症状和临床活动评分(图1)。因此,雷帕霉素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GO的潜在药物。

该成果以“雷帕霉素通过抑制CD4+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改善Graves眼病”(Rapamycin improves Graves’orbitopathy by suppressing CD4+ cytotoxic T lymphocytes)于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杂志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(JCI)Insight》(IF=9.5)。张萌博士、Kelvin K. L. Chong教授(香港中文大学)、陈子怡博士研究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George J. Kahaly教授(德国约翰内斯·古腾堡大学)、施秉银教授、王悦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。这是继该课题组通过T细胞受体(TCR)测序开发出一种Graves甲亢队列中GO的预测模型(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,IF 8.5,2020),单细胞RNA测序发现鉴定了一群GO特异性的CD4+ CTL细胞(Cellular & molecular immunology,IF 22,2021),建立并系统性评估了一种GO小鼠模型之后(Thyroid,IF 6.5,2021),在GO的基础-临床领域的又一新进展。

基于这一GO治疗的新进展,施秉银教授、王悦博士团队已经开展了雷帕霉素治疗GO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。该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,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、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、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等8家参与,期待未来可以真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。